星期五, 12月 14, 2007

Mercedes Benz-深斂的貪婪

這是一隻賓士汽車(The S-Class)的廣告,大意是聖誕老人滿足了全世界小孩的夢想,樹屋、英文故事書、公主的城堡、一隻小狗、芭比娃娃、車子、噴射機、太空梭....他實現所有小孩的夢想。為什麼?

「是什麼讓一個人如此樂於付出,
因為他有一顆仁慈善良的心?
因為他了解夢想的力量?
還是因為
他已別無所求(鏡頭帶到賓士S-Class)」

特地從賓士網站將廣告下載,又看了幾次,不得不佩服Mercedes廣告深斂的貪婪,擁有一台賓士便別無所求。同時也想到了自己,一個人是不是要到別無所求時,才願意對他人付出,我總是計劃著等收入好時,等買到好車子時,然後再去進行深藏腦海的夢,我總是在等著,等著等著一個最完美的時候(而這可能不存在),其實,或許我只是害怕付出,害怕在不甚優沃的環境付出。

或許我不該再等著當一個別無所求的聖誕老人。

星期日, 12月 02, 2007

2007亞錦賽有感-寫於中日戰前

先摘錄一段在邱若龍所繪的《霧社事件》中,有關莫那.魯道的文字。

「總督府改採安撫政策,力圖拉攏部落酋長,使之成為順民...日本當局甚至招待台灣原住民各族酋長、勢力者赴日觀光。莫那.魯道也在一九一二年春天和甚他泰雅族酋長等五十三人,在總督府官員率領下赴日參觀...除了城巿外,最重要的參觀地點還是軍港、軍區、兵工廠,以炫耀大日本的國力和軍力!想使這些「頑固的生蕃」領袖不敢再有反抗之圖。但莫那.魯道卻不為所動,仍於一九二零年和二五年,兩次率眾企圖反日。」

近來每一次到了國際賽事,總在震耳欲聾的加油聲中,不禁回想起那個困頓飄遙的台灣,1968年木棍打石頭的紅葉傳奇(故且不論其歷史真相的諸多爭議)<1>,1969年凝聚民族熱情的金龍少棒,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,那個年代的台灣需要抓住什麼,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,棒球適時擔任這個角色,承載了許多世代的記憶。直到現在,這股民族主義的遺緒或者焦慮,依然存在。

客觀而言 ,台灣在軟硬體方面的確不如日韓,發展起步晚,基層培養貧乏,球員薪資吸引力不足...缺失的名單可以一直列下去,我們清楚知道,不論先後天都處於落後的階段,每到重要賽事,徵召旅外本土好手總是抓衿見肘,即使到了現在,還是像極了在木棍打石頭的艱難環境中面對敵人,而選手的肩上總背負著島嶼過於沈重的期望。

在中日戰的前夕,我想起馬赫坡社頭目莫那.魯道,我好奇他於1912年春在日本看到飛機大炮的心情,那剽悍的塞德克族勇士的心,是永不屈服的心。

註:
<1>關於紅葉的諸多討論,可見以下。
@維基的紅葉少棒隊
〈棒球〉另一頁紅葉
台灣棒球維基館
台灣棒球史的謬誤─紅葉少棒與威廉波特



參考資料:
<1>邱若龍,《霧社事件》,玉山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