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四, 8月 14, 2008

奇蹟。五棵松。奧運棒球賽

那是2007年台灣棒球場上最美最震撼的弧線,卻也留下無限遺憾。

2007年亞錦賽中日之戰,先發投手陽建褔表現優異,前6局只讓全是日職菁英的日本隊得一分。六局下半,彭政敏從日本王牌投達比修手中敲出安打,踏上一壘壘包,打擊區拎著的球棒的是陳金鋒,1好3壞,2人出局,這是一場經典的對決。沒有人能預知接下來的台灣將陷入瘋狂之中,球棒擊中球的瞬間,所有人瘋了似地嘶吼,小白球劃過天空的弧線好美,靜靜地,有人留下眼淚,球落在全壘打牆的另一方。但隨著球賽後半段的潰敗,一股低迷的氣息籠罩著台灣棒球。

接下來的狀況的確不是很樂觀,8搶3是拿到奧運門票唯一僅存的機會了,洪一中臨危授命,儘管面對球員的徵召不順,種種的困難,洪一中還是和球員一起寫下了得來不易的奇蹟,而其中年輕球員的表現令人驚豔。但奇蹟是否能持續下去,在北京的五棵松?

棒球,在台灣就是一個多意涵的符碼,如同台灣的國族認同一樣複雜。每個人對棒球都有他/她自己的看法,這種現象在國際賽表現無遺。綠色立委慷慨激昂地搬出鄭成功要對抗荷蘭人,彷彿證明自己多愛棒球,或者多愛台灣(我好奇他們到底知不知道鄭成功的所作所為全為反清復明,重返神洲大陸;我也好奇他們一年到底看幾場球賽);又或者一群自許只看大聯盟高水準比賽的球迷,在國際賽激情的程度好比歐洲足球流氓,但一年看的球賽也不過國際賽這幾場,提到中職便是一派輕蔑,說都打放水球,早不看了,並且一副下巴快要脫臼訝異你還在看的表情。(我好奇那天職棒沒了,台灣的孩子不打棒球了,還會有所謂的台灣之光在大聯盟的投手丘上投球嗎?)球員背負了每個人不同的期望,儘管他們必須獨自面對自己身上的傷勢,儘管偌大的球場只有幾百人,球員還是努力打完比賽,儘管相對於對球員的期待,我們所給予的實在太少太少,但我相信球員們還是想要打一場好球,為了自己,為了這塊島嶼,也為了加油的球迷。

末代奧運棒球對每個參與國來說都意義非凡,許多國家更是菁英傾巢而出,信誓旦旦,對於台灣,除了地主隊中國隊外,每一隊都輕乎不得。台灣的奇蹟會出現在灰濛的五棵松球場嗎?陳金鋒會用球棒在北京的天空劃出一道道美麗令人振奮的弧線,而最後不留下遺憾嗎?

我選擇相信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