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鼻淵治法
《內經》謂「膽移熱於腦則辛額鼻淵。」額者,鼻通腦之徑
路也。辛額,則額中覺刺激也。鼻淵者,鼻流濁涕如淵之不竭也。
蓋病名鼻淵,而其病灶實在於額,因額中粘膜生炎,有似腐爛,而
病及於腦也。其病標在上,其病本則在於下,故《內經》謂系膽
之移熱。
論鼻淵治法
《內經》謂「膽移熱於腦則辛額鼻淵。」額者,鼻通腦之徑
路也。辛額,則額中覺刺激也。鼻淵者,鼻流濁涕如淵之不竭也。
蓋病名鼻淵,而其病灶實在於額,因額中粘膜生炎,有似腐爛,而
病及於腦也。其病標在上,其病本則在於下,故《內經》謂系膽
之移熱。
曾治一少年,孟夏長途勞役,得溫病,醫治半月不效。後愚
診視,其兩目清白,竟無所見,兩手循衣摸床,亂動不休,語不
省人事。其大便從前滑瀉,此時雖不滑瀉,每日仍溏便一兩次。
脈浮數,右寸之浮尤甚,兩尺按之即無。因此證目清白無見者,
腎陰將竭也。手循衣摸床者,肝風已動也。病勢之危,已至極點。
幸喜脈浮,為病還太陽。右寸浮尤甚,為將汗之勢。其所以將汗
而不汗者,人身之有汗,如天地之有雨。天地陰陽和而後雨,人
身亦陰陽和而後汗。此證尺脈甚弱,陽升而陰不能應,汗何由
作?
論治偏枯者不可輕用補陽還五湯
今之治偏枯者多主氣虛之說,而習用《醫林改錯》補陽還五湯。然此方用之有效有不效,更間有服之即僨事者,其故何也?蓋人之肢體運動原腦髓神經為之中樞,而腦髓神經所以能司運動者,實賴腦中血管為之濡潤,胸中大氣為之斡旋。乃有時腦中血管充血過度,甚或至於破裂,即可累及腦髓神經,而腦髓神經遂失其司運動之常職;又或有胸中大氣虛損過甚,更或至於下陷,不能斡旋腦髓神經,而腦髓神經亦恆失其司運動之常職。此二者,一虛一實,同為偏枯之證,而其病因實判若天淵。設或藥有誤投,必至凶危立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