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三, 12月 06, 2006

[單車]BikeTour 060214埔里


時間:06/02/014
旅程:台中-埔里桃米生態村入口來回(119km)

這算那門子的生日。
  
  在騎往埔里的台14線途中,忽然飄起了雨,更精確地說,雨已經開始下了,濕滑的地面像哭了一整晚似地,隨時會讓人悲傷地滑倒。輪胎快速轉動,帶起污泥水滴,背包應該慘不忍睹了。「這算那門子的生日。」我在心裡低聲咒罵著。(一對情侶騎著野狼125從我身旁呼嘯而過,後座的女孩對我大喊:加油)輪胎依然捲起地面的水滴,雨似乎沒有停的跡象,我開始覺的我是生存遊戲的戰士,而不是一個悠閒的單車騎士。雖然在一個瞬間,我曽興起回頭的想法,但終究沒有,因此我用力地往前騎,在雨中的台14線。

  在雨中的台14線,我嘗到雨水混著泥土的味道,我更加賣力踩著踏板,希望激起更多水花,其中一個原因當然是我已穿上隨車帶的7-11的陽春雨衣(或者該說是個黃色的大塑膠袋),但主要的原因卻是我竟漸漸喜歡上這種感覺,讓輪胎捲起的水滴拍打在身上的感覺,喜歡身上東一塊西一塊的污泥,我是泥淖中手足舞蹈的河馬,這是野孩子的專利快感。我望著前方交錯的雨絲,終於明白為什麼我一直沒去那裡了。

  大學的時候,隔著一條馬路,在學校對面開了一家號稱全台最富品味的連鎖書店,為了那張黑白交錯的會員卡,硬是花了三千多元,買了好多期過期的新詩雜誌,之後就愛上那家書店,那是一種乾乾淨淨的品味,你小心翼翼踩在木質地板,傾聽手指與書頁摩擦的聲音,你像極了一杯中產階級卡布其諾上的奶泡,迴旋在淡淡肉桂香的書海中。好多年後,書店在信義區開了一家旗艦店,華麗地無以複加,在眾家百貨公司之間,以書店之姿亦亳不遜色,彷彿成了台灣文化的新地標。但我始終沒去。

  前方雨絲交錯,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始終沒去了,我終究不是中產的布爾喬亞,只是流浪於各星系的波希米亞旅人,知識是星夜下旅人的羅盤,而不是社交宴會上的名片。進入埔里,雨漸漸停了,路旁幾株櫻花輕輕觸動我的心頭,而我對書及泥土的思索,一直到夜的來臨才結束。

ps.別誤會,我不是在指責一間華美的書店有多麼罪惡,我也很高興台灣有這樣一間書店。我當然也知道多一間書店比少一間好,當然也知道誠品為台灣文化帶來不同的文化面貌,但始終不習慣在如此高度資本密集的場域與書相遇,書在我眼中,越看越像LV的手提包,或許,是我太過偏執了。


沒有留言: